马爷小说网
马爷小说网 > (历史同人)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> 第176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6节

 

公元前120年,汉武帝时期

刘彻问出了和始皇一样的疑惑:“这次的书怎么这么少?”而且都没几本有用的书,都是些闲书。

刘彻有些嫌弃,没注意霍去病蠢蠢欲动的眼神。

但卫青注意到了,霍去病刚抬手就被他制止住,“你做什么?”

霍去病连忙比了个噤声的动作,“舅舅小声点,我就想看看那个《法医秦明》是什么。”是不是真如天幕说的那么恐怖,看了会怕到不敢睡觉。

卫青觑了他一眼,“陛下没说要买,你老实点。”

趁没人看过来,霍去病竖起一根手指,“舅舅,我就买一本。”

卫青:“不行。”

“那我给卫伉买本《柯南》?他生辰快到了。”

卫青再次拒绝:“不行。”

霍去病:“……”

唐太宗时期

李世民:太好了!天幕这次没有什么特别贵的书,省钱了!

再攒攒他就能攒到百了。

真不错!

【不好意思!刚才收到私信才发现把这几本书给忘了,《侠五义》《小五义》《续小五义》《大明英烈传》《杨家将演义》《说岳全传》《儿女英雄传》《隋唐演义》这八本是明清经典传记小说,不拆,八本一共145。

链接已上,刚才私信清清的宝贝可以去下单了,因为这次失误,直播间延迟10分钟关闭。】

李世民:“!!!”

为什么会有《隋唐演义》!

尉迟恭指着天幕,惊叫道:“陛下!《隋唐演义》!”

李世民:朕知道,你冷静点,它不拆卖,买八本会亏死。

程知节也忍不住道:“陛下,《隋唐演义》耶!”

《隋唐演义》应该比《国演义》精彩吧?

大家都是皇朝末年十几路诸侯争霸,名将谋士也都不少,而且大唐平息战乱比国快多了。这难道不是说明他们比国那帮武将强吗?

国那些个武将个个都得勇武不凡,写他们肯定也是吧!

期待jpg。

顶着众人期待目光的李世民:“爱卿们,这真的太贵了。”买不起啊!

洪武时期

朱元璋本以为这次没什么书可买,都想让大臣们散了,却不想天幕又上了一批书。

其他也没什么,就是那本《大明英烈传》。

朱元璋心中一动,英烈传,说谁的?

朱樉语气欢快地道:“父皇,儿臣看到简介了,这《大明英烈传》是父皇的传记!”

朱元璋一喜:“哦?是吗?”

朱元璋还真想看看后世人是怎么写他的,可问题是这书它不拆啊,145抢钱啊!

宋仁宗时期

赵祯:“???”

包拯到底做了什么,有《包公案》《侠五义》《七侠五义》这些也就算了,怎么还有《小五义》《续小五义》这样的书?

不止赵祯有这个想法,大臣们更是酸成了柠檬精。

为官不是求势,就是求财,有抱负的求青史留名。

多少人为求青史留名奉献一生,包拯倒好,啥也不用做,名从天上来。

公元前120年,汉武帝时期

“《说岳全传》是岳飞的传记吧?”至于《儿女英雄传》一看就不是大汉的,这么说这八本没一本是大汉的。

刘彻心里啧了一声,喊道:“主父偃。”

主父偃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,陛下疯了吗?这八本没有一本是写大汉的啊。买它们作甚?
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这么多余额。

主父偃刚站起来,就道:“陛下,臣买不起啊。”

刘彻:“谁让你买了?”

主父偃:“??”那好好的叫他做什么?

“朕是让你为长平侯和冠军侯写传记,名字朕都想好了,就叫《大汉双璧》。”

主父偃刚松了一口气,闻言心里又是一紧,“陛,陛下,写传记这种事臣不擅长啊,再说了论文采,臣也不如司马长卿啊。”

“朕怎么把司马相如给忘了,”刘彻满意地拍了拍主父偃的肩膀,“你倒是提醒了朕,回头让司马相如多写几本传记,把你也写进去。”

主父偃连忙谢恩,“多谢陛下。”

直播结束,天幕变暗,赵祯终于有时间和大臣们讨论为何包拯和狄青可以免费买书,而他们不能了。

“启禀官家,微臣以为是因为二人在书中是重要角色,而且赠品中也有他们的画。”

赵祯一想,觉得有几分道理,颔首道,“若是如此,那之前……”

不对!赵祯霍然起身,“照爱卿这么说,之前的书凡是重要角色都可以免费买了?”

那之前出现那么多次大秦!!

“这,臣也不确定。”毕竟这是头一回啊。

赵祯烦躁地挥了挥手,“罢了,先看看书中都写了什么吧。”

两套书,赵祯拿了一套,另一套交给了同中书门下。

赵祯这一看,就看到了半夜。

看到狄青史书上的结局唏嘘不已,书里写着欧阳修带头弹劾狄青,让他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,下放出京,狄青抑郁而死。

再看书中所写的原因,赵祯脸黑了。

只因书中写道——欧阳修番两次带头弹劾狄青有谋反之心,让仁宗免去狄青的枢密使之职,贬出京去。

仁宗犹豫再还是听了欧阳修的建议,免去了狄青枢密使之职,给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,让他去陈州任职。

虽然仁宗和欧阳修各有立场,但是所谓的立场不过是为了他们屁股下的位置更稳固罢了。

汉唐时就没有武将吗?人家的武将难道天天想着谋反吗?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势是多方面形成的,不仅是因为武将有兵权就不安分。

结果宋朝把藩镇割据的原由全归功于武将掌兵权身上,加上赵匡胤是陈桥兵变,龙袍加身才当上的皇帝,从这以后就更加严防死守的防着武将,生怕他们也来一出龙袍加身。

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。

成天防这防那,最终把自己防得不过是个稍大些的藩镇割据政权罢了,连大一统国家都不算。

白瞎了大宋出了这么多人才,生不逢时。

既然赵家皇帝的根子里就有问题,还不如掘了赵家皇帝的根,换一个皇帝上去,改变这种重文抑武的陋习。

免得几十年后,金军南下,靖康国耻。

赵祯看到这里看不下去,他气愤地合上书。

宫人见到赵祯起身连忙过去伺候,却不料赵祯身形摇晃,看起来一副要昏过去的样子,“官家,可要传太医。”

赵祯揉了揉胀痛的额头,摆手道:“朕没事,只是起得猛了。”

赵祯抬步走出宫殿,望着月色长叹。

枢密使一职向来由文官担任,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;枢密副使则有武将担任吗,有统兵权而没调兵权。

狄青是武将,在军中威望极高,枢密副使又是他曾经的亲信旧部,为此欧阳修才多番上谏免去狄青的枢密使之职。

书中说他再怎么信任狄青也抵不过文彦博一句“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?”

文彦博说得也没错,太祖当年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,可最后不还是黄袍加身了吗?

拥兵自重不能不防啊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